【Linux我做主】进度条小程序深度解析
Linux下C语言进度条程序深度解析
- 进度条小程序
- GitHub地址
- 前言
- 前置知识
- 回车换行(CR/LF)的深度解析
- 历史渊源与技术规范
- 在进度条/倒计时中的应用
- 缓冲区机制的全面剖析
- 缓冲区引入
- 缓冲类型对比
- 进度条开发中的关键控制
- 进度条实现
- 以小见大——倒计时
- 倒计时最终效果演示
- 错误演示
- 位宽不够带来的影响
- 设置位宽后不反转带来的影响
- 不使用 回车带来的影响
- 总结回顾倒计时
- 进度条架构设计
- 组件关系图
- 核心数据结构
- 版本迭代解析
- v1版本悟原理
- progressBar.h头文件
- progressBar.c源文件
- main.c调用
- V2版本求拓展
- progressBar.h头文件
- progressBar.c源文件
- main.c模拟多任务调度实现
- 最终效果演示
- Makefile配置要点
- 结语
进度条小程序
GitHub地址
有梦想的电信狗
前言
在Linux
系统编程中,控制台交互的视觉反馈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。进度条作为经典的人机交互组件,在软件安装、文件传输、数据处理等场景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。本文将以Linux
环境下C语言实现的进度条程序为切入点,深入探讨控制台输出控制、缓冲区机制、函数指针应用等核心技术。通过三个版本迭代的代码解析(基础版/V1、模拟多任务版/V2),读者将掌握从原理到实践的完整知识链路。
前置知识
回车换行(CR/LF)的深度解析
在C语言中,我们使用
来表示换行,这其实是C语言帮我们做了处理。实际上,回车和换行其实是两个动作。
C语言中用
来表示回车和换行。
以上图片深入阐述了回车和换行概念以及和区别。
历史渊源与技术规范
- ASCII规范定义:
CR
(Carriage Return,ASCII 13
)将光标移动到行首 LF
(Line Feed,ASCII 10
)使光标下移一行Windows
系统采用CRLF
组合实现新行操作Linux/Unix
系统使用LF
单独完成换行
在进度条/倒计时中的应用
printf("%-3d
", cnt); // 关键代码示例
此代码实现:
- 使用
%-3d
保证3字符宽度左对齐- 3表示该值位宽为3,C语言默认为右对齐,用
-
来表示左对齐。
- 3表示该值位宽为3,C语言默认为右对齐,用
- 配合
fflush(stdout)
强制刷新缓冲区 - 实现原地更新的数字倒计时效果
缓冲区机制的全面剖析
缓冲区引入
先看如下两个例子:
- 有换行符
- 无换行符时,像是先执行了
sleep
再执行printf
经分析得知: C语言
中一定是按顺序执行代码的,因此一定是printf
先执行,再执行sleep
。- 那么,在
sleep
期间,printf
函数一定已经执行完了。 - 那么,
sleep
期间,hello wolrd
在哪里?
综上,hello wolrd
一定是被保存起来了!!!
保存hello wolrd
,必然 需要一块内存空间,这块内存空间被称为缓冲区。
- 缓冲区就是由
C语言
维护的一段内存。
C程序运行时,默认会帮助我们打开三个输入输出流
stdin
:标准输入stdout
:标准输出(默认是显示器)stderr
:标准错误
C语言的默认行为是在程序退出时,再刷新缓冲区。
printf
打印消息,是向stdout
输入,消息暂存在了stdout
中,当我们不想让消息暂存在缓冲区中,而是想直接刷新stdout
的内容到显示器时,可以使用fflush
刷新,默认stdout
在程序结束时刷新,使用fflush
可以强制进行刷新输入输出流。
- 以下:
- 此时
printf("hello world")
没有 - 使用
fflush(stdout)
强制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刷新到显示器上
通过以上两个例子,我们已经对缓冲区有了一个大概的理解了。
缓冲类型对比
缓冲类型 | 特征 | 典型应用场景 |
---|---|---|
全缓冲 | 缓冲区满时刷新 | 文件操作 |
行缓冲 | 遇到换行符或缓冲区满时刷新 | 终端输出(默认) |
无缓冲 | 立即输出 | 标准错误流stderr |
进度条开发中的关键控制
- 手动刷新机制:
fflush(stdout); // 强制立即输出缓冲区内容
进度条实现
以小见大——倒计时
倒计时最终效果演示
- 代码如下:
void test() {
//实现一个倒计时
int cnt = 100;
while (cnt >= 0) {
// printf("%-2d
", cnt);//使用
回车会导致三位数只刷新了两位数
printf("%-3d
", cnt); // %3d
可以实现在行的开头更新数字 -相当于反转 确保是左对齐
fflush(stdout);
--cnt;
sleep(1);
}
printf("
");
}
int main() {
test();
return 0;
}
- 当前设置倒计时从
100
开始 - 关于
printf
中的参数%-3d
的解释%d的作用
:表示输出数字cnt
,用于显示倒计时3的作用
:用于控制输出显示位宽为3
,倒计时的数字是几位,位宽就设置为几。-的作用
:设置位宽后,C程序默认为右对齐,我们想让数字在当前行的最左侧显示,要用-
实现左对齐。的作用
:用于实现仅回车,回到当前行的开始,覆盖打印实现倒计时的效果。
- 使用
fflush(stdout)
将缓冲区内的数据立即刷新出来 sleep(1)
每隔一秒循环一次
错误演示
位宽不够带来的影响
- 位宽小于数字的位数时,会出现数字残余的情况。
- 由于显示器是字符设备,只会一个一个打印字符,123实际上是1 2 3三个字符连在一起表示的
- 以下是从10开始计数的错误例子
- 正确设置位宽即可解决。
设置位宽后不反转带来的影响
- 不用
-
进行反转会导致数字不靠左显示- 对于倒计时来说影响甚微,但靠右显示的话,会导致进度条从右向左加载!
不使用 回车带来的影响
- 不使用
总结回顾倒计时
printf
中的格式化控制参数缺一不可
- 关于
printf
中的参数%-3d
的理解%d
表示输出数字cnt
,用于显示倒计时3
用于控制输出显示位宽为3
,倒计时的数字是几位,位宽就设置为几。- 设置位宽后,C程序默认为右对齐,我们想让数字在当前行的最左侧显示,要用
-
实现左对齐。
- 使用
fflush(stdout)
将缓冲区内的数据立即刷新出来
进度条架构设计
组件关系图
核心数据结构
#define NUM 102 // 缓冲区长度(含终止符)
#define BODY '=' // 进度条主体字符
#define HEAD '>' // 进度头部指示符
#define TOP 100 // 进度最大值
typedef void (*callback_t)(int); // 标准化回调接口
- 利用函数指针实现回调。
版本迭代解析
v1版本悟原理
progressBar.h头文件
#pragma once
#include
//缓冲区长度(含终止符)
#define NUM 102 // 102 表示字符数组的长度 0-100 101个字符 末尾是 , 因此大小是 102
#define BODY '=' // 进度条主体字符
#define HEAD '>' // 进度头部指示符
#define TOP 100 // 进度最大值
extern void progressbar(int speed); // extern 声明外部变量时必须加上 函数声明可加可不加
#pragma once
:防止头文件重复包含#define NUM 102
:102
表示字符数组的长度,0-100
,共101
个字符 ,字符串末尾是